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基层党建共建“内外循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21 13:16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基层党建共建“内外循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近年来,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铸钢分公司党总支(以下简称:铸钢党总支)牢牢把握党建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深化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升级,坚持以“红色引擎 品质铸钢”党建品牌为载体,以“红纽带”、“红五星”创建为目标,深入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创新实施“外联搭建合作平台、内结促进共同提升”的内外循环党建共建模式,将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互通互补、互学互鉴,推动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了“共享共赢共发展”的党建共建生态圈。

关键词:党建共建  内外循环  创新模式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调研时提出“要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这一重要论述为铸钢党总支抓好党建共建,打造共建平台指明了思路方向。如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党组织的创新活力,做到工作联动、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提高,赋能分公司高质量发展,是铸钢党总支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从2020年开始,铸钢党总支坚持以党建共建作为打造高质量党建新引擎的主攻点,不断拓宽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宽度,密切加强与集团内外部和公司内部党组织的互动交流,通过党建共建活动融合品牌建设,丰富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有效加强了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横向沟通,切实增强了党建工作实效,促进了党建工作新发展,推进了党建工作实现更高质量的提升。

1.党建共建为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从高质量党建宏观层面中找寻到“党建共建”这一微观主攻点,通过以党建共建为纽带,引领党组织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全过程,助力分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党建共建为企业融入区域、推动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式。党建共建是有效融入区域、推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党建共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开放、包容、共享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文化底蕴深厚、人才优势明显、装备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推动分公司高质量发展与地方、与行业融合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密切。

3.党建共建为新形势下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有效手段。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不应局限于“眼睛向内”,而是应当“打开视野”。通过党建共建,实现“组织共建、业务互联,内结共促、双向提升”,发挥党建共建融合优势,持续锻造坚强战斗堡垒,筑牢攻坚创效“桥头堡”。

二、核心内涵


gfjgtj.jpg


党建共建是拓宽党建工作思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有效方式。铸钢党总支“党建共建”秉持开放的交流合作精神,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外联促融入,搭建党建共建合作平台,积极与集团内部同行业或同区域的党组织建立“党建共建”良好关系,以党建共建为纽带,加强沟通、拉进距离、融入区域、推动发展,建立较为长久稳定的党建共建合作模式,不断激发党建工作内生动力。通过内结共提升,加强与公司内部党组织交流合作,把单个党组织自拉自唱“独角戏”变为多个党组织相互配合的集体“大合唱”,本着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注重实效的原则,画出最大“同心圆”,不断推进党组织创新活力。

1.党建共建搭建了合作交流的新途径。一是形成了合作新优势。党建共建以党建工作为纽带,以党建提升为途径,通过合作的形式,促进共建党组织对党建共建的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进一步理解和认同。这种新的合作方式打破了不同领域党组织壁垒,通过共同的初心使命、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党建工作新发展格局。二是搭建了平等交流平台。党建共建秉持交流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参与共建的党组织在平等的地位认同框架下谈合作,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由手握手变为手拉手,由肩并肩到面对面,体现了平等、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2.党建共建创建了携手并进的新生态。一是构建了利益共同体。党建共建坚持“共享共赢共发展”原则,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助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二是凝聚了共建党组织智慧力量。党建共建体现了共建党组织智慧和创意,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进步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平等友谊之路,共建党组织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前进,实现了由多个利益方变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转变。

3.党建共建形成了互惠互赢的新效应。一是产生了“1+1>2”的整合效应。党建共建体现了共同发展的理念,参与共建的党组织都是利益攸关方,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了党建效能新提升。二是凝聚了统一的思想目标。通过共建引导广大党员把思想统一到中心工作上来,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实现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确保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固化攀升。

三、主要做法

铸钢党总支从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眼,以打造立体化党建共建体系为有效抓手,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整合党建资源,逐步构建了组织联合、品牌联建、活动联办、党员联学、人才联育、服务联动、文化联创、群团联手的“八联”党建共建工作新格局。

1.组织联合,促进党建质量不断提升。铸钢党总支把组织联合作为“先手棋”,以标准化党组织建设和“红五星”党组织创建为目标,与结对共建党组织携手打造“党建共建+”模式,建立党建共建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制度,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将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动、党建载体互用、优秀模式互学等措施长效化、机制化,保障共建有效落地。先后与集团内部党组织开展了“党建提升共建”活动,帮助他们完善了党建基础工作,修订了党建基本制度,协助完成了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帮助完成了党委工作报告、党委工作总结等材料的撰写工作,并在集团年度党建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了优异成绩;与公司内部党组织联合开展了“红活智动 品质铸钢”党建结对活动,集中参观了共建单位的党建文化长廊、生产现场党建目视化等特色党建阵地,交流了党建阵地建设、“党建+现场管理”、基层党支部品牌等经验做法,通过党建结对共建,深化协同,形成同学习、互对标、促进步的共建格局,实现“以党建促生产,以发展强党建”的双赢局面。

2.品牌联建,促进企业形象不断提升。铸钢党总支把品牌联建作为“助推器”,坚持品牌导向,扩大品牌效应,充分发挥党建品牌优势和辐射作用。积极与集团内部党组织共同开展品牌联建活动,分享输出铸钢品牌创建经验做法,帮助设计了符合共建单位特点的党建品牌,帮助制定完成了《党建品牌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提炼出品牌内涵、品牌体系、品牌项目,逐步构建了一套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党员认可的共建单位党建品牌体系,实现了共建双方党建品牌的“成功牵手”。

3.活动联办,促进组织活力不断提升。铸钢党总支把活动联办作为“新支点”,通过共同开展党组织活动、共同设立党员示范岗、共同组建党员先锋队、共同开展志愿服务等,激发共建党组织活力。先后与地方部门党组织开展了“疾病预防我来讲”活动,特邀全国先进工作者、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专家们讲授疫情防控、疾病预防知识,增强了员工的预防意识;与公司内部党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先烈精神”、“百年薪传”红色家书诵读等主题红色教育活动,进一步从党史和先烈事迹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4.党员联学,促进党性意识不断提升。铸钢党总支把党员联学作为“催化剂”,以增强党内教育创新性为突破点,充分利用自身党建文化阵地,通过共同开展书记送“课”上门、基层党课观摩等方式,形成“覆盖广、党味浓、形式新”的党内学习新模式。受地方市总工会邀请,安排全国劳模为监狱干警、地方供排水公司员工上课,讲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地方部门党组织联合开展了“献礼建党百年,初心党建讲堂”、“传承三线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等主题党课活动,增强了党员的初心使命、责任意识,激发了党员爱党爱国爱企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5.人才联育,促进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铸钢党总支把人才联育作为“关键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共同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技能领军人才、“双师型”人才、青年核心人才等培养,发挥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师带徒等载体和途径,打通人才成长通道。与公司内部党组织共同开展了“提升技能岗位练兵结对子”活动,发挥“大货车”人才培养优势和经验做法,特邀电焊专家为铸钢青工们“传经送宝”,实现铸钢青工技能水平的快速提升,1名员工获集团技能大赛第6名,16名员工取得公司技能大赛前10名的好成绩。

6.服务联动,促进纽带作用不断提升。铸钢党总支把服务联动作为“增温器”,依托“一室一点”(“无我”服务室、“无我”服务点),发挥党员先锋为民服务志愿队作用,通过共同打造“党建引领、工会驻点、先锋服务”的党员先锋为民服务模式,及时为员工群众提供生产、生活、心理等服务,打通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先后与地方部门党组织联合开展了“党员走进敬老院”、“党员走进福利院”志愿服务活动,为弱势群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与公司内部党组织共同开展了“学雷锋,党员先锋走进基层一线”为民服务活动,为员工清洗眼镜、缝补衣服、手机贴膜、心理疏导,努力践行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宗旨。

7.文化联创,促进文化自信不断提升。铸钢党总支把文化联创作为“创新点”,坚持以“党建引领,文化先行”为核心,不断培育、丰富、拓展铸钢“树型”党建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增强铸钢党建品牌文化的深厚底蕴。先后以“献礼建党百年”“传承三线精神”为主题策划创作了原创歌曲,拍摄了视频MV等系列文创作品,原创拍摄的《共铸梦想》获最美企业之声银奖,《永远的钢铁侠》微电影获四川省第七届职工微影视大赛铜奖。与铁路局基层党组织联合创作拍摄了反映监造人员工作题材的微视频,加深了对产品质量的认知和对监造人员工作的理解和尊敬。

8.群团联手,促进桥梁作用不断提升。铸钢党总支把群团联手作为“连心桥”,坚持发挥群团组织贴近员工的优势,突出工会“惠”字品牌和共青团“活”字品牌建设,通过共同打造“党员之家”“工会小家”建设,开展“情暖眉车”“相约春天”“女工读书”“青年联谊活动”等活动,企业凝聚力、员工向心力全面增强。先后与地方企业工会共同组织开展“移动杯”气排球比赛,电力杯”乒乓球比赛,交流了球技,增进了友谊;与公司内部单位工会携手开展“快乐马拉松”活动,建立了“Z-308”女工舞蹈活动室,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情感;与地方小学团支部联合开展了“青年联谊交友”活动,助力单身青年为爱告白,实现2对青年成功牵手。同时,充分发挥单位员工体育特长,主动帮助地方小学输出一名足球教练员,用实际行动推动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


8j.jpg


四、实施效果

1.聚焦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高效搭建“一个平台”。共建党组织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以资源共享、人才互通等举措搭建结对合作平台,强化内外部党建、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沟通交流,对标先进单位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党建共建作为建强组织功能、凝聚品牌特色、促进经营发展、彰显先锋作用的有力抓手,持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构建具有单位特色的党建共建模式,开辟党建工作新局面。

2.聚焦融合攀升,实现党政互促,创新构建“一种机制”。共建党组织在共建过程中,围绕将党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的目标,秉持“党建促共建,共建促发展”原则,以党建共建打造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模式,探索国有企业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促进企业全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功能、党组织优势、党组织力量找到了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可逐步固化形成一种政治理论联学、主题党日联组、业务课题联攻、党员队伍联建、党内品牌联创的具有铸钢党建特点的新型协同融合机制。

3.聚焦文化优势,实现载体固化,有力输出“一个品牌”。党建共建活动成为铸钢党总支在创新党建模式、提升党建质量、打造党建品牌方面的有效探索,为铸钢党总支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丰富党建品牌谱系,持续擦亮党建“金名片”提供有力支撑。以此为基础,通过经验总结、成果提炼、交流分享等重要环节,可逐步构建一套规范、高效、科学的党建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铸钢发展规律、彰显铸钢特色的党建引领保障机制,形成一种叫得响、有特色,立得住、有影响,可复制、能推广的全新党建管理模式,在企业党建工作中作表率、当先锋、树典范,为集团、为企业打造一流党建品牌贡献基层的智慧。

案例研究组成员:郑丹、张雷


点赞()
上一条:基层电力企业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岗位实践与探究2022-06-21
下一条:“158”党建模式 打造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158”党建模式 打造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2022-06-21

相关稿件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2-04-25
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探索实践 2021-03-18
以品牌建设推进基层国企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24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基层党组织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4
党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亦庄探索” 2021-12-2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