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泰控股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是一家集化工、能源、新材料、供应链物流、管理输出、资源开发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集团党委成立于2014年10月,下设4个党委、5个党总支、5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89名。鲁泰控股集团党委创新实施“四全四化”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2018年跻身中国煤炭产量50强,位列2021中国煤炭产量50强第48位、2021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240位、2021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第326位、2021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100强企业创新指数第10位。
一、背景情况
2016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为抓好国企党建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鲁泰控股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抓好国企党建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的政治保障,是强化政治作用发挥、确保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国企党建,必须紧扣时代特征和国企特点。基于此,鲁泰控股集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载体创新,构建形成以“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全面提升党建质量,实现党建平台智慧化;全面凝聚党建合力,实现党企文化融合化;全面推进党建融合,实现基层党建实效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全四化”党建工作体系, 有效解决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两张皮”问题,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打造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鲁泰模式”,助推公司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
1.压实党建责任。一是全面落实党组织法定地位。突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把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作为企业的顶层设计,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并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集团公司及二级企业全面实行党委(总支)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矿长)一人兼。进入董事会的党委班子成员、党员按照党委决定在董事会发表意见、落实组织意图;进入经理层的党委班子成员、党员执行党委决定,保障了党委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三是执行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制定集团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暂行办法》《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坚持把党委会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四是建立党建工作系列考核机制。年初制定党建工作要点、月度召开工作例会、季度评星定级、半年工作考核、年底全面考核和述职评议。2021年至今,集团公司连续7年印发实施《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连续7年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连续5年开展抓党建述职评议。
2.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实施过硬党支部“365工程”建设,形成了“1(《关于建设过硬党支部的实施意见》)+1(《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N”的过硬支部建设制度体系,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29个党支部获评市国资委五星级支部,过硬支部建成率达到90%以上。二是推行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制度。“评星定级”工作与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结合,考核相关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实施党支部书记资格认证制度。按照“教育培训、业务考试、民主评议、述职评议、审核认证”五个环节进行认证,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等次作为换届提名推荐、提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四是推行“党建+项目建设”工作模式,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施工现场,使党建引领成为推动白杨河煤矿建设的“助推器”“稳定器”。
3.推进从严治党。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清单。建立“33685”防范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个机制;突出将廉洁教育向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重要人员三个延伸;实施教育倡廉、文化育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惩处警廉、述职述廉六廉创建;建立组织领导、责任分解、谈话提醒、日常监督、督导督察、内部监督、业务管理、检查考核八项工作制度。构建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党委书记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纪委委员)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五责协同”机制。
鲁泰控股集团党校成立
(二)全面提升党建质量,实现党建平台智慧化
1.构建党员教育新格局。集团党委结合新时代新方式,发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和高科技设备在党员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在济宁市管企业中率先建设“鲁泰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党性体检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长廊,构建“一校三基地一中心一长廊”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三基地一中心建设面积3000平方。持续提升“一校三基地一中心一长廊”软硬件科技水平,2021年,鲁泰党校组织培训1607人次;“三个教育基地”现场教学2000余人次,党性体检中心组织798名党员党性体检。其中,党性教育基地获评山东省党建文化宣教方式创新示范基地、济宁市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搭建人才培养新高地。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标准,着力精准科学选干部、配班子。机构、岗位、人员“三瘦身”积极推进,集团公司和各企业内设机构总数由改革前的168个精简为127个,科级以上管理人员数量由改革前的489人精简为412人,干部队伍平均年龄降至43岁以下,本科以上干部数量占比提升3%,实现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持续加强人才倍增“三大工程”建设,推进人才库建设工程,圆满承办国家级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级研修班,举办鲁泰大讲堂2期,完成了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分类建库、动态管理;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17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5人,兑现各类人才补贴、津贴90.48万元;扎实推进精准培训工程,职业技能培训20期,培训1156人次,开展精准培训169期,培训各类员工3061人次。加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力度,2017年底,面向社会圆满完成了鲁泰化学总经理市场化选聘工作,开辟了集团公司选聘企业高管人员的新渠道。2019年在鲁泰化学经营班子全面推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试点工作,对经营班子副职进行了市场化选聘。不断推广扩大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班子的成功做法,2020年6月底完成了白杨河煤矿筹建处班子市场化选聘工作。
3.打造智慧党建新平台。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投资260余万元,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合作,突出管理、监督、服务、展示、互动等多种功能,建立了集通知公告、要闻快递、政策文件、党员论坛、学习资料、三会一课、党建动态、党费在线交纳等内容为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该平台的“四全四化”智慧党建调度指挥中心具有六大功能。一是资讯查看功能,实时了解集团及各企业党建最新资讯信息。二是视频展示功能,可以查看“一校三基地一中心”视频资料。三是可视监督功能,可以查看所有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实时视频画面。四是信息查询功能,可以查看所有党员信息,手机扫二维码,查看详细信息,除基本信息外,还有该党员参加活动的信息记录。五是数据统计功能,自动统计党员各类信息数据、党费收缴情况、支部书记任职资格考核情况、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情况、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情况。六是舆情监控功能。依托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实现集团舆情实时监测、预警、订阅、分析。通过该平台,集团公司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务工作在线落实、党内活动实时监督、党员动态随时掌握、党风廉政线上举报、舆情信息实时监控”,打造了“指尖上的党建”和“永不下线”的党员之家。
(三)全面凝聚党建合力,实现党企文化融合化
1.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率先在济宁市国资系统建立党委(总支)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2021年至今,集团公司党委利用“第一议题”,86次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荣获“全市先进县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称号。二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率先在济宁市建成意识形态工作展厅,编印《意识形态工作实用手册》,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学习教育平台作用。构建《鲁泰集团报》、集团网站、集团微信公众号、下属各企业网站及微信公从号大宣传矩阵,充分发挥了集团融媒体宣传合力。守正创新做好党史知识竞赛、“微党课”大赛、党性体检、编印《读着故事学党史》《100位重要英雄模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辅导材料,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集团公司党的建设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弘扬齐鲁文化、传承泰山精神,在全面总结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历程与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鲁泰特色的“德兴”文化体系,编印《企业文化手册》,开展宣贯活动。“德兴”文化成果被中煤政研会评为优秀企业文化成果二等奖,被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评为新时代最具竞争力企业品牌,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20年作为全省唯一企业,获评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建立“1331”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集团党委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创新性、文化性,总结形成了“1331”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即明确一个使命任务,建立“加强党的领导、思想教育、新闻宣传”三维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以“思想保障、任务保障、职工保障”三项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建立一个意识形态工作展厅。二是建立“六必访”“七必谈”“八必帮”工作法,把职工群众思想工作作深作实作细,及时掌握职工队伍中存在的隐性问题,及时解决,全力保障职工身心健康。集团公司获评全国首批“煤炭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示范企业”“中煤政研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山东省优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济宁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济宁市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鲁泰控股集团“千尺井下党课”
(四)全面推进党建融合,实现基层党建实效化
1.党建与责任落实有机融合。一是党员领导人员“一岗双责”。协调督促生产经营部门推进党建工作;生产经营部门在推动创新创效、日常管理、安全稳定中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基层调研检查必谈(查)党建工作;汇报总结工作必讲(述)党建工作。二是完善责任落实评价机制。对基层组织和党员进行考核,推行“党务+业务”双线并轨,全面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党建考核最终成绩与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成绩进行“双挂钩”、“双印证”。
2.党建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实施集团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231”产业集群,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实现由传统基础化工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二是建立“双统筹”机制。统筹顶层设计,集团各级党组织把党建工作纳入战略管理,实现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统筹目标任务,把党建工作放在具体业务工作中统筹谋划,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三是加强安全环保工作。把安全发展作为基本底线,严格执行“33320”安全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十条硬措施,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全面落实集团公司“12345”环保管理体系,持之以恒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集团公司绿色高效发展。
3.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一是打造党支部攻坚堡垒。深化过硬党支部365工程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精益,规范管理,严格落实“两个全覆盖”。综合运用专题培训、轮岗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班组长、工段长业务能力,强化职工岗位操作技能。党支部书记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激发党员先锋活力。聚焦示范引领争先锋,持续开展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先锋队创建活动,设置“党员攻坚克难先锋岗”,推广党员亮化记分经验做法,用好党内表彰评选激励。三是着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矩阵。大力实施领航计划,以集团党委“红色领航、赋能发展”党建品牌为引领,打造集团公司总品牌、二级单位子品牌、基层支部微品牌的特色党建品牌矩阵,为企业改革注入“根”和“魂”,为企业发展疏通“经”和“脉”。
三、主要成效
(一)党的领导作用显著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集团落地生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的要求在集团公司得到全面体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力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地位在集团和所属二级、三级公司的章程中得以明确,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内容要求得到细化。实行清单化管理,规范了党委参与讨论前置决策机制运行,更加健全了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强化了党委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巩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地位。
(二)党的建设质量显著提高。“四全四化”党建工作体系的创新实施,积极探索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的许多新要求、新部署,结合国企业实际,从中找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效举措。如,第一议题制度、党建工作融合机制、过硬党支部建设、基层支部评星定级、支部书记任职资格认证、“一校三基地一中心一长廊”工作格局、智慧党建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企业改革创新显著突破。随着“四全四化”党建工作体系的实施,以高质量党建带动企业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与构建现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轻资产运营成绩斐然,共计托管7座煤矿,节约集团本部人工成本3.53亿元,边际效应和综合效益突出。建成全国首家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十三五”时期,集团公司共获得国家专利224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11项、申请国际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管理创新成果奖励84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
(四)企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四全四化”党建工作体系,使企业的党建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十三五”时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0.52亿元,年均增长9.37%;利润14.07亿元,年均增长39.38%;利税30.64亿元,年均增长15.07%;上缴税金19.52亿元,年均增长11.2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35.89%,年均增长4.19%;实现工业总产值179.09亿元,年均增长9.20%。特别是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实现营业收入57.26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96.12%;实现利税6.51亿元,同比增长53.21%;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
案例研究组成员:李合军、魏忠勋、张新华、张敬民、王来文、于涛、霍瑞芬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