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夏天,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喜事盈门——在家人的期盼下,王凤凤(应受访者要求,文内均为化名)出生了。
“这是我们家第一个孩子,全家人都特别高兴。”王凤凤的母亲刘丽回忆说。可没过几个月,刘丽发现怀中的女儿有些不对劲。
“她的眼睛怎么这么小?”刘丽喊来丈夫王军,夫妻俩仔细端详着女儿的眼睛。
“好像不是眼睛小,是睁不开。”刘丽和王军抱着女儿到处寻医。在成都的一家医院,王凤凤被确诊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孩子的两只眼睛都有问题,没办法完全睁开。”刘丽伤心地说。
莎蔓莉莎•美吉拉整形外科首席医师、环亚整形美容协会副主席、原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美容中心上睑下垂专科特聘教授王振军解释道,“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症状为上眼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上眼睑呈现低垂状态,可能发生于单眼或双眼,严重时可能影响视力发育、造成弱视及其他健康问题。
王凤凤不知道什么是“先天性上睑下垂”,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龄人的不同。
因为双眼无法完全睁开,凤凤从小就养成了仰头视物的习惯。“就比如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平视黑板,她就只能仰着头看,一天下来脖子累得疼。”刘丽心疼不已,而更让她担心的是孩子的心理状态。
“有一天孩子回家来,说路上老有人盯着她看,让她觉得很不舒服。”16岁的凤凤正处于爱美的年纪,可这双眼睛却让她不爱照镜子,更不用说拍照了。
这些年里,刘丽夫妻俩带着孩子跑了几家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可以手术,但最好等孩子再大一点”。
刘丽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们还曾经带孩子去医院咨询手术问题。“医生说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术后恢复也需要时间,建议我们等孩子大一点,18岁左右再考虑手术的问题。”刘丽说。
可看着孩子闷闷不乐的脸庞,刘丽只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因为眼睛的问题,凤凤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至于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去什么地方,孩子也从未向父母提过。
与凤凤有着类似成长经历的,还有甘孜的阳阳。
“孩子刚出生我们就发现他右边的眼睛不能完全睁开。”阳阳的母亲赵玲告诉记者,“我们也问了医生,医生也说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
在家人的心中,阳阳是个开朗、活泼、坚强的孩子。“他虽然眼睛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但是他并不自卑,总是看到他开开心心地跟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
可一次偶然的机会,赵玲还是听到了一些令她心疼的话。“有的小孩会给他取外号。”赵玲萌生了带孩子做手术治疗眼睛的想法。
只是,手术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阳阳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他的哥哥姐姐刚刚成年,收入不高,赵玲的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工作。“家里主要还是靠孩子爸爸出门打工赚钱。”赵玲直犯愁。
转机出现在前段时间。
“我们听说莎蔓莉莎•美吉拉正在开展救助上睑下垂患者公益活动,就和工作人员联系了,工作人员说可以让孩子到北京去治眼睛。”那是刘丽第一次听说莎蔓莉莎,在村里生活的她不常出门,和丈夫做些小生意贴补家用。
随后,莎蔓莉莎·美吉拉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将两个家庭所关心的医疗团队资质、相关费用、手术情况一一说明。
“一开始我们还有点怀疑,觉得这么好的事怎么能免费呢?”可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刘丽夫妻俩放下戒备、选择信任。“治好了眼睛,希望孩子能有个更好的未来。”刘丽透露,关于手术的事情,他们想给孩子一个惊喜。
赵玲则在敲定了活动细节后的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儿子阳阳。“他很勇敢,说起要在眼睛上动手术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很开心。”赵玲告诉记者,“他天天盼着能早点到北京去做手术,把眼睛治好,他还想继续读书、考大学,到大城市去看看。”
看着孩子欢欣雀跃的样子,赵玲心中感慨不已,“我们一家都很感激,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们只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他收获的这份爱心再传递下去。”(徐旭 姚建 王丹青)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