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主办的新质大讲堂暨2025企业首席科学家机制建设与创新实践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以“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强国战略下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围绕“企业首席科学家机制建设”这一创新体系枢纽工程展开,深入探讨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政策蓝图到企业战术的创新实践路径,旨在聚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构建“乔木参天、灌木葱郁、青苗茁壮”的企业创新生态。活动包含新质讲堂、新质报告和新质务实研讨等环节。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周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首席科学家则是企业攀登科技高峰的“领航员”和“定盘星”。他强调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企业转型升级、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必须依靠顶尖科技人才的前瞻眼光和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首席科学家机制,就是要让其在企业战略决策、技术路线选择、研发资源投入上拥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真正将创新的源头活水引入企业发展的主航道。
科技部原副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吴忠泽在主旨报告中精辟阐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他将科技创新喻为解决“从无到有”问题的“源头活水”,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将产业创新视为破解“从有到用”难题的“转化桥梁”,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他强调必须加快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需要通过健全体制机制、搭建平台和政策激励,引导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创新资源流向产业,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建设开放、包容、协同、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
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原副会长庄聪生着重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聚焦“高科技、高效益、高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及“科技创新”核心。他明确表示民营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通过专精特新发展提升价值链。他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法为广大民营企业家注入信心、提供保障的作用,认为其有效拆除了市场壁垒,解除了企业家对财产安全的忧虑,废除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为民企安心谋发展、激发创业创新创富激情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追光院士”匡廷云作了题为《资源开发与产学研政结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质报告。她重点解析了油用牡丹科技创新及α-亚麻酸发展战略两个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特别介绍了《油用牡丹产业关键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油用牡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光伏+油用牡丹”创新模式研发与应用》三项通过评价论证并有力促进产业发展的成果,为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宝贵案例。
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原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项目评审专家郭源生在《人工智能推动下从制造走向“智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途径》的新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解读了智能制造十大共性技术,深层解码了中小企业创新困境,为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思考。
新质案例报告环节,多位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创新实践。北汽福田汽车特级专业总师、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基础科学与社会科学院院士任起龙,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副会长、广东省漆色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谭梦玲董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副会长、北京金马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金马威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和生,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上海合其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一时间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物物地图”首席架构师林昕杨等企业代表,分别从科技创新、新型材料、物联网、工程咨询等领域做新质案例报告分享。
创新实践研讨会上,工信部机关原正厅巡视员赵忠抗在报告中深刻指出,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制度创新主导范式革命”的新阶段,党中央将“企业首席科学家制度”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首席科学家作为“技术战略总师”,其作用至关重要,国务院《新质生产力培育方案》要求2025年前实现央企、科企、独角兽企业首席科学家全覆盖。他呼吁积极重构产学研融合的“铁三角”,推动技术决策科学化、资源整合高效化、人才集聚生态化,构建民企主导的“四链融合”体系,让科学家处于核心决策位置,让民企发挥主导作用。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科学家主权时代”的制度革命,要以首席科学家为纽带,构建“高校源头创新、民营企业转化应用、国家政策赋能”三者协同的中国式创新共同体。
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专家、国创信息科学研究(武汉)院副秘书长秦勇作了题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报告。秦勇在报告中强调了科技创新在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产业变革的深远影响。他结合“科创中国”平台的实践经验,指出了当前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的关键环节,并就如何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随后的研讨会环节气氛热烈,陈康林、李庭辉、田浩、甘会文、周海军、靳文军、王华、郭高杨、谷军民、滕中信、邹国忠、陈慧、宋均城、范凤兰等数十位来自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民营企业和科技界的代表积极参与。讨论围绕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路径、首席科学家机制的设计与激励、产学研融合中的企业主导模式、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与对策、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应用、产业链协同创新、国际化人才引进策略、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中小企业的创新生态建设等广泛议题展开。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分享真知灼见。大家普遍认为新质大讲堂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是了解科技前沿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渠道,为科学家与企业家的交流合作搭建了高效的对接桥梁。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聘任仪式,吴忠泽副部长、庄聪生副主席、匡廷云院士、郭源生院士、赵忠抗司长、常伟锋会长等嘉宾共同见证并合影留念。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会长常伟锋在总结发言中重点提出了新时期协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服务需要做好的三件大事:一是“大科服”,即深入企业摸清真实需求,一对一解决实际问题,摒弃走过场,聚焦服务实效;二是“大科普”,即传递企业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知识,培养实战能力,形式多样接地气,加大投入助力知识转化行动;三是“大人脉”,即搭建基于信任和价值认同的高质量互动圈层,精准匹配,促成实质性合作。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副会长韦统广在会议闭幕发言中表示,高新分会将切实推进“百名院士专家进民企”活动,持续办好新质大讲堂,组织好科技创新企业行,全心服务于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培育。协会将聚焦未来科技、未来产业、交叉学科及产学研融合深耕细作,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地方政府、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产业企业的创新协同,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助力企业落实科技强企兴企战略,通过扎实的科技服务为企业筑牢核心竞争壁垒,努力打造中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摇篮,共建“中企科创之家”。他呼吁让院士的智慧之光穿透企业实验室的围墙,让企业家在市场中积累的实战经验反哺科研选题的方向,共同肩负起国家担当。
本届活动由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指导,其高新分会主办,吉林省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协办,并得到了多家国家级行业协会的支持。已成功举办两届的新质大讲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践赋能”的宗旨,致力于成为连接政策、前沿科技与产业落地的“实干桥梁”,通过深度解读中央精神、紧密追踪前沿动态、直击产业落地痛点、精准服务多元需求,赋能产业发展,助力将宏大战略转化为清晰可操作的路线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