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敲响产业空心化警钟!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破产,英国担心连锁反应

2023-09-12 16:12 来源:环球时报 次阅读
 
敲响产业空心化警钟!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破产,英国担心连锁反应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伯明翰地方政府由于无力偿债在本月初宣布破产的决定引发持续讨论。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经济遭此打击令越来越多的人为英国经济状况捏了一把汗。据《环球时报》记者在当地观察,城市破产其实早有征兆,并已在英国多地上演。有很多英国人想知道,地方政府破产事件如果像多米诺骨牌般引发连锁冲击,整个国家该如何应对?

  敲响产业空心化警钟

  伯明翰地方政府破产的表面原因,是当地政府在一宗长达10多年的“同工同酬”官司中被判支付11亿英镑,至今仍未完成支付。而走进这座昔日工业革命发源地之一的城市,《环球时报》记者体会到,上述原因只是压垮地方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已经64岁的阿克巴曾祖父辈就移民到伯明翰。他告诉记者,自己高中毕业后就前往当地工厂上班,从事的主要是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流水线组装工作。和阿克巴类似,中老年伯明翰常住居民中多多少少都有在当地工厂工作的经历。而现在,早已被工厂裁员,自己和家人靠经营蔬菜水果杂货铺为生的阿克巴成为了这一人群现状的代表。由于制造业早已衰落,服务业也持续不景气,地区经济只能依赖当地高校吸纳外国留学生等。

  有当地媒体分析认为,导致伯明翰市政府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英国整体经济不景气。伯明翰近年来遭遇产业结构变化、制造业萎缩、企业外迁,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经济衰退更是给伯明翰的收入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支出不减反增,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专家宋向清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伯明翰市政府破产对城市的打击是多层面的,由于城市政府信誉严重受损,未来城市大概率会出现资本外逃、人口外流、工厂和项目外迁等,城市萎缩在所难免。历史上,政府破产大多会导致市政停滞化、市区空壳化、产业流失化等现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伯明翰地方政府破产会严重打乱其发展进程。伯明翰本应在基建方面加大投入,打造其作为地区产业中心和经济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现在这样的愿景很可能成为泡影。

  伯明翰不是第一个,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

  同伯明翰类似,还有很多英国城市有着同样的命运。英国第一个宣布破产的市级别政府是英格兰诺瑟姆郡地方政府,它在2018年发现自身深陷债务后,宣布破产。此后陆续有更多地方政府作出同样的决定。2022年年底,瑟罗克地方政府因其债务累积所造成的损失而宣布破产。位于伦敦的克罗伊登地方政府,以及在伦敦郊外隶属伯克郡的斯劳地方政府也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宣布破产。

  董一凡认为,英国近年来面临多重危机以及内外政策的失当,加剧了地区财政困难。一方面,新冠疫情导致英国各地医疗支出普遍增长;另一方面,能源成本等问题造成的通胀高企,也使得英国各地方政府维持既有公共服务需要付出更大的支出和成本,从而加剧了地方财政健康状况的恶化。

  曾经担任英国政府财政部商务大臣的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对记者坦言,英国脱欧前后遭遇的经济发展落差,是很多当地人没有想到的。英国经济没能如愿在摆脱了欧盟市场监管以及移民政策约束后,发挥自己的传统专长,在非欧盟市场打开广阔市场。此外,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打击,也让经济上严重依赖全球服务业和咨询业的英国遭受重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底曾报道称,英国退出欧盟给英国最重要的贸易关系增添了摩擦,令英镑贬值,进口成本大增,从而导致英国国内持续的高通胀。伦敦经济学院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自2019年以来,脱欧是英国约1/3的食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导火索,为英国的食品账单增加近88亿美元。英国的通胀率是七国集团中最高的,与一年前相比,7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6.8%。

  英国应重拾经贸自主性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分析认为,在伯明翰地方政府宣布破产消息公布之后,苏纳克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立即选择与这场危机保持距离,这令很多伯明翰人感到失望。有分析认为,伯明翰等一些英国老工业城市面临产业空心化,而近年来在对外经贸合作上强调所谓的安全与保护也使英国丧失很多机会,同时不少产业也缺乏外部新动力的注入。此外,若一些重大项目因资金不足而被迫延期,很可能造成项目开支持续扩大。

  宋向清分析称,伯明翰等城市出现破产情况,深层原因与脱欧后英国外交和国际经贸关系处理失序、失当,对外经贸政策缺乏自主性、紧跟美国步调唱和“意识形态经济”有直接联系。

  宋向清认为,英国最需要做出的改变是制定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国际经贸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经贸原则,不盲目加入因地缘政治对抗而形成的经贸保护主义的小圈子,鼓励和支持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大市场。


点赞()
上一条:美元“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2023-09-10
下一条:敲响产业空心化警钟!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破产,英国担心连锁反应2023-09-12

相关稿件

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2021-10-22
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平台FTX宣布破产 创始人辞职 2022-11-14
沙特阿拉伯计划将利雅得打造成世界十大城市经济体之一 2021-01-29
这些县级市何以“跻身”大城市? 2022-11-17
租房也可全家落户!一特大城市放大招 2022-09-2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