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2025年中答卷·政策前瞻篇|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有强度更精准

2025-07-22 11: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2025年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有强度更精准

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这背后,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成效显著。进入下半年,助力促消费、扩投资,财政政策继续靠前发力。业内人士预计,财政部门将主抓落实,加快推动存量政策落地见效。下半年的财政政策仍需主动作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力度大 促投资扩消费显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行至年中,财政政策执行成效如何?

  强度“加力”,财政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1至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和为11.2万亿元,同比下降1.3%。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两本预算支出之和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6.6%。

  “这意味着两本预算的财政支出增速大幅高于财政收入增速7.9个百分点,而且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出上半年财政政策非常积极。这主要源于今年财政赤字率提高、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新增规模扩大。”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

  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今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靠前发力、协同发力,“两新”“两重”促投资扩消费效果明显。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已安排资金约1730亿元,使用进度86.5%;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已下达资金1620亿元,使用进度54%。

  值得注意的是,发行加快的同时,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更多元。具体来看,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1.5万亿元,占比为69.6%。“这其中,1726.7亿元用作项目资本金,占比为11.5%,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的撬动作用。前五大投向分别为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其他交通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农林水利和铁路。”罗志恒分析称。

  惠民生 重点领域保障更加有力

  把钱花在刀刃上。上半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更加给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54亿元,同比增长9.2%;教育支出17455亿元,增长6.7%;卫生健康支出8896亿元,增长3.9%;科学技术支出3609亿元,增长6.5%;住房保障支出3303亿元,增长2.1%;节能环保支出2007亿元,增长6%。同时,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支持有关项目及早落地见效。

  “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这三项民生领域支出合计占全国支出的比重达41.1%,较2024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罗志恒分析称,同时,财政支出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当前财政政策强化民生导向,落实“投资于人”理念。1至5月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的支出同比增速达到9.2%,较去年同期明显加快。此外,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医院病房改造和普通高中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也纳入“两重”支持范围。

  空间足 增量政策“持续用力”受期待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消息,财政部近日成功发行了两期合计123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间均提前。展望下半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全口径下广义财政空间还有超7万亿元,“余粮”充足。预计财政部门将主抓落实,加快推动存量政策落地见效。往前看,多位业内人士纷纷也表示,下半年的财政政策仍需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维护基层‘三保’稳定、推动化债持续深入和融资平台转型、持续提升民生福利仍是下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些都需要财政支出的保障。”罗志恒表示,面对如此形势,需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工具,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民生保障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谈及对下半年增量储备政策的展望,宋雪涛表示,预计财政政策将向消费民生领域进一步倾斜,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全面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这意味着人口流入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有提升空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适用范围和保障力度仍有扩围提质的空间。

  罗志恒建议,需要根据形势动态调整预算,扩大财政支出,稳定经济增长;“以旧换新”补贴扩围至服务消费,进一步提振消费;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增加国资收益上缴财政并专项用于社保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等。

点赞()
上一条:2025年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有强度更精准2025-07-22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优支出促改革 多地划定下半年财政“发力点” 2024-08-15
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提升效能 2021-08-08
财政部部长刘昆: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1-01-06
2022财政政策聚焦“更精准可持续” 2021-12-16
下半年经济怎么干①:宏观政策如何发力 2022-07-11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