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开辟了新的领域。山东水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山东水运集团”)成立于2013年8月,是山东省内首家专注于内河港航投资、建设、运营的国有企业,是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企业,现有1条航道,3个港口,12座船闸,4家权属单位3家分公司。近年来,山东水运集团在企业混改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好改革政治方向,先后在权属单位峄州港、滕州港、东平港等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深入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实践经验和主要挑战,逐步探索形成了新时代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良好实践,为企业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样板。
一、案例背景
(一)加强混改企业党建工作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内在需要。2015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嵌入到公司治理中,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中,切实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推动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加强混改企业党建工作是推进企业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企业改革转型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公司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加快转型发展任重道远。聚焦公司改革发展大局,持续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覆盖、全面加强、全面融合,引导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正确理解混改、积极参与混改、坚决支持混改是大势所趋,加强党建引领有利于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决策正确,使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同频共振,更好地享受改革红利。
(三)加强混改企业党建工作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党建工作优势的内在要求。山东水运集团各级党组织始终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矢志不渝地抓党建,成为了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坚持以党群工作走在前列为目标,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明确和细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职责范围和权力边界,有利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优势。
党建联盟互学共促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短板
山东水运集团所属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整体基础较弱、政治功能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决策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有偏差,对党的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各方股东对党组织工作认识存差异、态度有分歧,认为党建工作难以给企业创效。加之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员力量较为薄弱,员工构成较为复杂,待遇边缘化,人员更迭快,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规范性。党员职工发展和竞争压力大,绝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上,组织归属感弱。
(二)利益有分歧,推进党建工作面临现实挑战。由于涉及不同股东、不同利益群体,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利益分割和权力博弈现象,给党建工作带来现实挑战。如何去平衡各方利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保障作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股东利益同步推进、共同发展,赢得各股东方对党组织的信任与支持,是做好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
(三)融入有差距,服务生产经营作用发挥不够。“三会一课”质量不高,与企业核心业务、职工诉求结合不紧密,党内活动与职工需求贴得不紧。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某种程度上参与企业决策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拓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峄州港公司党员志愿者清理下水道
三、主要做法
山东水运集团将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纳入党建研究重要课题,从基层混改试点单位入手,加强分类指导和经验积累,以“红色运河”党建品牌建设为主线,以“讲政治、明方向”“讲组织、树规范”“讲协同、有考核”“讲共赢、强互助”为载体,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现大提升。
(一)讲政治,明方向,以“高站位”找准“发力点”。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紧紧围绕党建带动生产经营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建立健全组织,筑牢堡垒基础。在与民营资本合作之初、推行混改之前,注重从政治上团结和凝聚民营股东,在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过程中,明确党组织只有一个利益共同点,必须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党的主张为先,不代表任何股东方的利益,让各股东方放下思想包袱,赢得各股东方的信任和支持,确保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领导不缺位、党的建设不削弱,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充分认可。二是增强思想认同,凝聚发展共识。在推进混改进程中,以对方“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建立合作关系的根本前提,兼顾“价值趋同、实力相当、门当户对”的原则寻找民营合作伙伴。充分兼顾组织要求和股东方顾虑,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入章”模板,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实现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三是突出政治功能,树立“一盘棋”思维。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委员的产生及职数由出资各方遵循“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从“三会一层”中产生,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集聚集体智慧。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实际情况,分类研究制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的具体内容和重点,保障党组织“三重一大”决策落实落地。从“实际、实用、实效”的角度,规范党内生活形式、党组织人员配备、活动场所,做到活动标准不降低、组织程序不缺失、政治学习不间断,形成“一盘棋”“一张网”“一条心”的良好格局。
(二)讲组织,树模范,以“排头兵”奏响“同心曲”。坚持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基层建设,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一是流动党员纳入日常管理。在做好支部各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着重对民营合作方党员、外聘专家党员和返聘技术骨干党员加强管理,建立管理台账,将流动党员纳入日常管理考核,全体党员一并参加组织生活。聘请驻地乡镇优秀党务工作者为党建指导员,帮助支部规范化建设。通过组织党性教育、专题讨论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加强流动党员与周围同志的交流互动,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党管人才带动团队建设。发挥党员能力素质优势,创立“党员带员工,师傅带徒弟”人才培养模式,结成师徒帮扶对子,通过传、帮、带、导、提、教,有效提升新员工的学习能力。抽调党员职工中的技术精英,组建课题研发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针对设备隐患和安全操作中的瓶颈问题进行课题攻关。创新开展“双做双培”活动,即“做工作标兵,做道德模范,将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努力将生产经营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的旗帜下,形成强大力量支撑。同时,与山东交通学院合作,建成产学研教育基地,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三是党员先锋助力企业发展。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批敢啃硬骨头、善打硬仗的优秀典范。比如,民营方派驻代表、滕州港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周文同志,夏季港口因暴雨被淹时,他主动带领党员突击队连夜排涝到天明,酷暑高温时,他带头整理港区货堆,清理皮带机地下廊道内泥浆淤积、疏通排水沟煤泥堵塞,港口出现车多压港时,他连夜疏导,连续24小时在现场指挥。峄州港、滕州港总经理王强,带领峄州港先后攻克了DCS自动化控制、廊道除尘、B1600装船机熟料装卸等关键技术难题。
(三)讲协同,有考核,以“组合拳”亮出“真功夫”。坚持从经营发展大局出发,加强协同配合,通过互学互鉴、提质增效、监督考核等方式,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客观了解工作落实情况,构建大党建考核格局,避免工作流于形式。一是抓好提质增效,降低运营成本。支部委员带头成立“党员攻关组”,围绕生产一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革新,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增强融入生产的主动性。在坚持执行国有企业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民营合作方在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势特长。比如,峄州港党支部推行“阿米巴”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经营单元化运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截至目前,峄州港通过“阿米巴”管理模式节约损耗成本130余万元。二是发挥双方优势,形成强大合力。成立安全先锋突击队、履约先锋突击队、创效先锋突击队,在风险防范、商务策划、资金及税务策划、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联动,共同梳理难点、卡点、堵点问题。山东水运集团党委通过高质量的效能监督和第三方审计,指出企业在经营管理、物资采购、招投标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制定整改措施,消除管理隐患,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股东方的切身利益。通过坦诚的沟通和实实在在的成效,改变了合作方对待效能监督和审计工作的态度,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邀请”的转变。三是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工作实效。山东水运集团党委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将“个性化”指标、特色党建品牌创建等具体工作分解到基层党组织,明确职责任务,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年底开展述职评议考核,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制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述职评议、日常工作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将党建考核结果与任免、奖惩、绩效挂钩。
(四)讲共赢,强互助,以“新合力”落实“最强音”。长期以来,山东水运集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企地共建为抓手,将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文化自信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内涵,为党建品牌的打造提供了落脚点和发力点。一是加强企地合作,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探索企地共建,例如,峄州港党支部主动对接驻地党组织,挖掘运河支队红色资源,建设运河文化党建长廊、红色港湾党性教育展馆,主动对接地方党组织,获取各界支持,建成“红色运河文化展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以运河支队光辉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基地,实现了党的革命传统与运河精神、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员教育培训、港口环境美化与企业形象展示“三项融合”。二是开展关爱互助,彰显组织关怀。成立“爱心超市”,超市内购置“党建互动触摸机”,专门为船民党员提供答题积分服务,积分可用于兑换实物。按照年度捐赠计划,定期为一线员工尤其是困难职工提供日常捐助。经常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体现组织关怀。比如,2018年3月,峄州港党支部在上级支持下筹集善款12余万元,帮助员工孙某患有视网膜细胞瘤的女儿渡过了难关。三是打造新时代运河支队,培育优质服务。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传承运河支队红色基因,以企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驻地所在乡镇党员志愿者等20余人为骨干,为往来客商提供服务便利。峄州港党支部联合中石化山东分公司建成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首个水陆两用服务区,设立“船民之家”,免费为船民提供一站式、家庭式服务,用实际行动描绘了一幅“离家离乡不离党,隔山隔水不隔心”的“人民至上”画卷,得到船民和管理部门一致认可。
四、实施效果
(一)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充分利用运河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元素与“红色运河”党建品牌共融互促,深入推进企地、区域一体化共建,完善企业文化体系,提升了企业发展软实力。峄州港先后建成了“山东省关心教育下一代教育基地”“山东省省属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枣庄市党史教育基地”,先后迎接省军分区、畜牧局、枣矿党校培训学员等有关单位和集团内部单位7000余人次前来实地考察和开展党性教育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革命传统教育场所和共产党员精神家园,为发展提供了红色动能。
(二)党政融合取得新成效。在党建引领下,各港口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科技创新与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结合,在攻坚PLC控制技术壁垒、推进内河港口自动化装卸、开展数字化航道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下,峄州港、滕州港与梁山港主动对接,实现“港港联动”,滕州港成立驻市区业务联络处,为进一步加强外部协作、发掘客户资源奠定发展基础;2021年,东平港刷新山东省内河港口大件装卸规模记录,机制砂、铁矿石尾料加工项目成功落地,在提高山东省内河水运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和谐建设取得新硕果。山东水运集团党委把党建工作渗透、传递、融合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过程,实现与深化改革、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硕果。同时,积极探索混改企业工会组织建设,让职工吃下“定心丸”,坚定了职工的改革发展信心,得到了职工普遍欢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混合所有制党建特色实践下,竭尽一切办法、聚集所有资源,突破了影响当前发展和混改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走上了一条涅槃重生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可运作、可优化的特色样板。
五、经验与启示
山东水运集团党委不断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效途径,以“讲政治、明方向”“讲组织、树规范”“讲协同、有考核”“讲共赢、强互助”为载体的党建模式,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了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效融合的体制机制,将党建工作作为规范企业治理、引领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宝,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竞争优势,激发企业活力。事实证明,只有将党建工作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党建工作渗透到中心工作的各个环节,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日常实践中,为企业深入改革和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取得各方认同,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得到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发展才能真正落实。
案例研究组成员:王 礼、周新月、张圣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