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1234567”工作法:耿丹学院社工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2025-10-10 16:23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1234567”工作法:耿丹学院社工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近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服务需求日益突出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又富有实践能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已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11年发展至今已有近十五年实践积累。作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教学实践探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其独创的“一心二为三师四维五改六赋七生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凝练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1234567”工作法,不仅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也为同类专业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崭新思路。

直面现实挑战,重塑育人理念

传统的社工人才培养,一般会面临“知行脱节”、“视野局限”等痛点。耿丹学院社工专业建设团队敏锐地洞察到,新时代需要的社工人才,必须兼具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专业功底、跨学科的思维、国际化的视野以及驾驭数字技术的能力。为此,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的系统性教学改革就此展开。

“1234567”工作法:环环相扣的育人体系

成果的核心是一套层层递进、有机融合的育人体系。

mtxx01.png

“一心二为”铸魂:用红色基因夯实育人根基

育人先育德。专业将“耿耿丹心、为国为民”的校魂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深度融合。耿丹人文学院教工党支部获评北京市强国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社工24级学生组成的青年服务国家暑期实践重点团队“青学思想耿丹社工宣传队”进基层、进社区,让理论宣讲“活”起来,累计服务居民超千人次,在实践中筑牢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mtxx01.png

“三师四维”协同:打开校园围墙,汇聚育人合力

为打破教育资源壁垒,专业为每名学生配备“三师”——班导师、学友导师、职业规划导师,提供全程个性化指导。同时,携手京冀蒙、苏鄂琼等地的27家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搭建“校政企社”四维融合平台,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设医务、家庭、学校、社区等方向性课程,让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能获得最前沿的实务滋养。硕士在读的陈伊洋同学感慨地说,“母校社工本科课程设计诊断蛮扎实的,不仅滋养了我也让我在硕士阶段学习方面很有专业底气!”

mtxx02.png

“五改六赋”革新:让教学科研深度赋能学生成长

围绕教育部社工专业本科800学时实践要求,专业从课程、教学、科研、督导、成长五个方面深化改革,并设计了贯穿大学四年的六阶段赋能路径。例如,《医务社会工作》等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融入数字模拟案例;建成的服务学习、基层治理、大学生社会服务的赋权与创新、社会服务项目设计与管理等4个主题工作室和《匠心达人叙事工作坊》,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乐园。改革效果直接体现在生源质量上,近3年志愿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数量实现翻倍增长。尤其是在服务北京发展方面,毕业生分布在基层不同岗位,更重要的是在历次水灾一线援助中,社工往届毕业生王翊函、袁司凡等多次参与京郊汛情志愿搜救,体现了关键时期的青年担当。

mtxx03.png

“七生多元”拓展:从专业学习到生命关怀

教育不止于课堂。专业从生命、生活等七个维度拓展“全人教育”,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市级创新训练项目22项,社工专业大学生参加“挑战杯”获奖12项。耿丹樱花社工实践团连续举办了五届乡村振兴大学生论坛。专职教师宋文静2022-2023年连续获得北京市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自我认知与成长》教案获北京市优秀教案奖。社工专业负责人张静副教授2022年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她研发的“了飘七生教育”(生命教育体系)已完成中英文商标注册,相关课件可公益服务社会中小学。博士后、专职教师吕程平副教授出版《人在边陲—— 一个边疆多民族村落的发展史》等著作,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mtxx04.png

成果落地生根:从实践案例看改革成效

创新的模式最终需要实践检验,以下案例生动展现了其价值。

案例一:“京蒙牵手”牵出共赢成果。在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牵手计划”项目牵手支援合作中,师生深度参与当地社工站建设与社区服务。在吐列毛杜镇、巴彦呼舒镇,学生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社区营造、矛盾调解、扶弱助困的一线工作者,在为基层治理贡献智慧的同时,专业胜任力与社会责任感得到双重淬炼。

mtxx05.jpg

案例二:课堂改革改出硬核实力。《医务社会工作》课程改革后,合作医院的满意度从2021年的80%跃升至92%,学生提出的个案报告和建议被医院采纳;《自我认知与成长》课程满意度高达99.08%,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软实力;《学校社会工作》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大手牵小手”支持江苏连云港前河小学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打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体验。

案例三:跨界融合融出广阔视野。通过增设《教育心理学(双语)》等课程,举办跨专业工作坊,师生协同暑期支教湖北营山县葫芦盆村留守儿童,有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边界与全球视野,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mtxx01.png

耿丹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系统性的模式创新,能够有效破解人才培养的瓶颈。其“1234567”工作法不仅是一套方法论,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的生动体现,为新时代应用型文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范本。

点赞()
上一条:第一届职业教育教师技能竞赛暨演讲比赛总决赛在渝举行2025-09-23
下一条:破解学业危机,护航留学之路:十大留学申诉机构权威排名与深度解析2025-10-14

相关稿件

国企创新干部工作法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03-04
创新“1341”工作法 助推“党建+生产经营”落地 2022-06-23
国网宁夏物资公司:创新党建工作法 凝聚合力促发展 2022-10-16
国网宁夏物资公司:创新党建工作法 凝聚合力促发展 2022-07-20
中核集团:建立“同心圆”对标工作法 以管理提升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11-17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