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全球氢能产业挑战机遇并存

2025-06-30 14:38 来源:经济参报网 次阅读
 
全球氢能产业挑战机遇并存

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迫在眉睫,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型已成共识,氢能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业界人士认为,面对氢能产业化的规则缺失、成本挑战与技术瓶颈等问题,唯有各国携手合作、共享经验、优化布局,才能加速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进程。

  更多国家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在全球变暖的挑战下,能源的绿色清洁化转型无疑是大势所趋,而氢能由于其可获得性更高、减碳降碳效果明显,下游应用场景广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一大重要抓手。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UDO)气候与技术伙伴司司长Petra SCHWAGER在日前举行的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主论坛上表示,全球氢能行业正迎来重要转型。一方面,政策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加速重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推动氢能产业从示范应用迈向规模化落地和技术成熟的阶段。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约60个国家发布了氢能战略。

  现代汽车集团能源及氢能政策事业部总经理申胜圭介绍,2020年,韩国颁布了专门针对氢能的法律,并以此为框架,促进氢能标准的制定,确保氢能经济的发展。2024年,韩国引入了清洁氢能的配额标准。在政策支持之下,韩国也制定了关于氢能的关键路线图,并对氢能的供给利用制定了具体目标。韩国计划建立四个氢能特色产业集群,使其作为氢能相关业务以及基础设施发展的中心。到目前为止,韩国已累计推广了4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加拿大氢能发展历史悠久,很早就开始考虑利用氢能来实现能源多元化。加拿大政府给予氢能发展大量的支持,包括监管措施、融资鼓励政策、税收优惠及鼓励企业采纳清洁能源等策略。

  德国Hynergy总经理托比亚斯·布鲁纳介绍,在欧洲,德国绿氢项目非常领先。欧洲国家基本都有自己的氢能战略,整个欧洲到2030年绿氢产能目标是1000万吨/年,其中德国是100万吨/年。欧洲有大量资金用于支持绿氢项目发展。

  柏林驻华首席代表李怡燃表示,氢能及其衍生物被作为德国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她介绍说,2020年6月德国联邦与经济能源部发布了《国家氢气战略》,2023年7月又发布了更新战略,设定了2030年目标愿景,2024年7月又出台了《氢及其衍生物的进口战略》,作为整个氢能战略的补充内容。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李科表示,要想实现巴黎协定所设立的目标,预计到2030年全球低碳氢能的需求有望达到近2800万吨。同时,伴随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以及成本竞争力不断凸显,到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有望突破3.7亿吨。在产业链下游的诸多应用场景中,未来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低碳氢能技术优势将逐渐显现。他表示,2023年以来,全球低碳氢能产能建设快速发展,相比2023年初到2024年底,其增长速度达到近200%。以燃料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的产品的渗透率,将从2030年的4%提升到2035年的15%左右。

  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也认为,全球氢能行业2030年将会迅速扩大,而推动力来自中国、欧洲以及美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引领氢能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佛吉亚氢能中国区总经理潘锋预计,到2030年左右,电动汽车在商用车领域的占比将达到70%左右,氢能车辆应用占比将上升到30%左右。

  氢能发展挑战机遇并存

  在氢能重塑竞争大格局的背景下,各国在加氢网络建设、资本投入以及国际化合作方面实现了多点突破。但与此同时,海内外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氢能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Petra SCHWAGER认为,目前缺乏国际相关标准及认证,相关投资在未来也需要持续加大。她表示,虽然从2020年到2024年,欧盟承诺用于氢能发展的资本已经提升了七倍,但仍需进一步对其进行提升以实现目标。同时,碳捕获以及利用和存储氢气的技术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去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有上升。因此,她认为全球能源革命具有迫切性。

  而要实现氢能发展目标,Petra SCHWAGER认为,这需要技术创新、投资和政策支持,需要在国家层面以及全球层面达成统一标准。

  真锅晃太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瓶颈角度建议,应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包括平价车辆和低价氢能,以及提高氢能使用的便利性,这样才能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

  李科表示,驱动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三方面因素,一是来自政策的牵引;二是来自产能规模快速投放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成本竞争力;三是围绕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氢能快速产业化,从而实现快速应用。

  伍德麦肯兹氢能及衍生品分析师赵甜甜表示,从长期全球市场需求展望角度来看,诸如传统工业、电子燃料以及电力降碳领域,将在2050年覆盖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低碳氢项目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5至10年,氢能产业若要实现突破性发展,除了围绕商业化场景进行多元化技术融合和协作、利用产业集群发挥聚集效应等举措外,还需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进行技术共享、推动研发和应用快速落地。

  Petra SCHWAGER表示,在融资、监管、贸易等方面,全球必须进行合作,同时应持续提升低碳氢能制造技术并降低成本。

  加拿大氢能协会项目经理普拉纳夫·钱德拉塞卡表示,加拿大发展氢能的历史悠久,非常希望能将相关技术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交流。现在英属哥伦比亚省已经有很多氢能的输入中心,并拥有交通网络体系,已经打通了出口亚洲的通道。加拿大在电解槽、氢能、燃料电池方面拥有技术优势,希望中加继续深化已有的氢能研究联合项目合作。

  托比亚斯·布鲁纳表示,中德之间合作的机遇很多,比如,在电解槽绿氢生产、液化配送加注技术方面,如果能更好地统一标准,则在更多领域实现氢能应用都将有合作机遇。

  李怡燃表示,德国很大部分的氢能需要进口。预计在2030年,氢及氢衍生品的总需求量为95至130太瓦时,其中50%至70%的氢气需求来自进口。到2030年,氢能将被应用于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也将在供电领域得以应用。她认为,中国和德国的氢能相关企业拥有很多合作机会。

  非洲氢能合作伙伴关系发起者兼秘书长齐格弗里德·休格曼表示,非洲不少国家的电力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更多的能源供应。在非洲,氢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非洲关注氢能在多样化行业领域,包括航空、船舶、卡车领域的应用,并需要相关机械设备和装备,在这方面中国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商品供应国。

点赞()
上一条:欧盟以“退约”提升脱碳自由度2024-07-27
下一条:中外清洁能源产供链合作持续深化2025-07-22

相关稿件

氢能产业如何健康有序发展 2022-06-22
能源企业竞相布局氢能产业 2022-09-07
瞄准氢能产业转型谋发展 2024-04-24
全球首个万辆级氢能重卡产业链项目在鄂尔多斯开工 2021-10-14
“中国氢能产业之都”为何花落南海 2023-06-04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