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民营最大运力火箭再出征!引力一号(遥二)发射成功

2025-10-12 10:51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民营最大运力火箭再出征!引力一号(遥二)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1日10时20分,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最新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遥二)·海澜之家号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海阳附近海域发射升空,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和02试验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供图:云上天镜

  作为引力一号(遥一)首飞成功后,面向今后常态化商业运营过程中承前启后的角色,此次引力一号(遥二)飞行任务的成功,进一步考核了火箭方案的可靠性、全流程的协调性和质量控制的稳定性,极大提高了火箭的成熟度,标志着引力一号火箭具备了“技术成熟,状态稳定;成本较低,操作简洁;系统可靠,适应性强”的特点,在中国民营火箭中,引力一号将率先满足我国规模化低轨星座组网发射需求。

  迈进常态化,促进我国商业运载火箭从创新走向成熟

  “引力一号”于2024年1月11日首飞成功,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国内首款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国内首款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标志着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扩充了我国中低轨卫星多样化、规模化发射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

供图:云上天镜

  作为东方空间面向商业航天市场自主研制的中型系列化运载火箭,“引力一号”箭高30米,芯级和助推器直径同为2.65米,起飞重量405吨,起飞推力600吨,整流罩直径4.2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可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发射,以高可靠、大空间、海陆发射、快速响应为特点,满足“一箭一轨”、“一箭半轨”任务需求,助力我国卫星星座组网快速实施、占据频轨资源。

  据了解,此次发射的引力一号(遥二)火箭,相比之前首飞的引力一号(遥一)有诸多内在提升。东方空间进一步提升了该型火箭的质量稳定性、一致性控制水平,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实飞检验了火箭对多种轨道、多个发射点的适应性;构建了面向批量化生产的质量和安全管控体系;将工程经验知识化,形成了持续稳定的人才梯队,支撑多型号常态化发射和敏捷研制并行推进。

  “引力一号的首次亮相,即在多个维度实现创新突破,包括国内首款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首个捆绑式火箭海上发射、首次海上发射‘三垂’测发模式、首个芯一级起飞不点火的捆绑式运载火箭等。针对这款箭型,大量的创新尝试从一开始就被纳入到设计方案中,所有的细节后续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和定型。因此,遥二发射任务是引力一号箭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徐国光表示,在遥一通往遥二的路上,核心工作是沉淀成功经验,实质提升稳定性和可靠性,接力式打磨出业界高度认可的成熟产品,获得更多卫星客户的信任和青睐。

  在此次发射任务送入预定轨道的卫星中,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是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高分辨、大幅宽光学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宽幅02B系列卫星作为目前国际上最轻的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可为用户提供150km幅宽、0.5m分辨率的高清卫星影像产品,具备可批产、大幅宽、高分辨、高速数传的特点。

  当商业航天上下游都在关注运载火箭运力“瓶颈”之际,引力一号的多次发射,验证了其日趋成熟的大运力、发射机动性强特点,将极大推进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进程,这也意味着引力一号事实上进入了完全的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

供图:云上天镜

  可靠便捷化,破解我国商业航天核心运力“困局”

  现阶段航天市场运力瓶颈比较明显,导致卫星等火箭成为常态,这既有民商火箭公司普遍处于铸箭阶段的原因,也在于国内发射工位稀缺等因素。为此,东方空间从创立起就确定了研发可靠大运力火箭和一站式便捷化海上机动发射两大发展路径,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或绕开导致市场瓶颈的制约因素。

  引力一号运载能力处于目前中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发射运力需求主流区间,具备200至400公斤级卫星“一箭十星”至“一轨十八星”以上的发射能力,具备可靠性高、运载能力大、载荷空间大、海陆通用、快速响应、性价比高等特点,满足我国规模化低轨星座组网发射需求,为我国中型运载火箭的快速应急发射提供了解决方案,极大缓解现阶段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星多箭少”的供需矛盾。

  而为解决火箭的整体可靠性问题,东方空间配备了国内商业航天火箭企业综合能力最强,具备过硬的火箭研发技术、卓越的企业运营和领先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团队。技术团队的总体、结构、航电、软件、动力、发射支持等全部核心分系统负责人,均由曾担任长征五号、长征十一号等重点运载火箭与装备型号核心岗位的资深专家担任。

  除了打牢中大型运载火箭、扩充单发运载能力这一技术基石,东方空间基于高频次火箭发射需求、显著提升总运量规模这一目标,建立起了一站式便捷化海上机动发射能力。“我们围绕东方航天港集聚布局了引力一号基础设施:5公里内可以完成火箭子级总装总测、全箭垂直总装总测、港口登船等流程,实现‘前店后厂’。结合‘一站式’发射体系优势,引力一号作为全固体运载火箭,可采用‘半整箭贮存’方式形成能力储备,最快可在24小时内实现快速应急发射。”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介绍说,通过构建“一站式便捷发射”模式,可实现24小时至7天实现单次发射的能力,大幅提升火箭发射准备过程的效率、降低成本,以达成“规模化、便捷化、低成本”的发展目标,助力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征程。

供图:云上天镜

  强化自主化,探索商业航天降本提效新模式

  引力一号(遥二)的发射成功表明,东方空间已经从技术验证阶段逐步转入商业验证阶段,在解决“航天”技术难题之后,将着力聚焦“商业化”,而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则是关键一环。

  东方空间副总裁彭昊旻表示,“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在研制设计、火箭生产制造、流线转运、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优化。除了‘一站式’发射体系建设大幅缩短发射准备流程、降低过程成本之外,通过开发低成本发射支持系统,以及打造自主可控的制造体系降低效率成本,必将成为角逐商业航天市场的首要条件。”

  据悉,东方空间创新打造了简易低成本发射支持系统勤务系统:国内首次采用充气式柔性防护罩进行箭体防护,大幅减少保障厂房制造成本与周期;首次设计和应用基于轴线运输车转载的发射平台,减少了轨道保障条件建设,提高了运输的灵活性;设计和采用了纯机械式翻转架实现百吨重载箭体的水平翻转为竖直状态,大幅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

  在制造产业链生态建设上,东方空间现已建设山东烟台东方航天港“引力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总装集成测试(AIT)中心、海上发射中心、北京经开区火箭研发中心、江苏无锡航天动力总部、山东泰安液体火箭生产制造中心,实现研发-试验-制造-发射能力闭环,支持未来“引力一号”、“引力二号”高密度发射所必须的各项试验、批产能力。对此,彭昊旻表示,“通过实现运力的规模效益,将火箭从工艺品变为工业品,引力一号作为6.5吨运力的中型运载火箭,单位发射成本相比小型火箭将能够降低50%以上,实现‘东方快递’的真正普及化。”

供图:云上天镜

  商业航天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从炫技到实用化”的新阶段,作为专注于打造一次性使用、可回收重复使用的系列化空天运输产品和宇航装备的创新性企业,东方空间将按照扩运力、可回收、航班化的既定技术路线,沿着“固液并存、循序渐进、有效迭代、系统创新”的思路,有节奏的持续迈进,从引力一号首飞成功到遥二发射表明,东方空间不仅为商业航天市场提供了低成本、规模化、便捷化的发射服务,更以商业的速度践行着航天报国的梦想。

点赞()
上一条:我国首个全球开放的航天动力测试平台落成,可测试400吨级火箭发动机2025-09-09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创新为翼 星耀苍穹!祝贺中科卫星AIRSAT星座01/02星(济钢一号、济钢二号)发射成功! 2024-09-26
全球最大!引力一号首飞成功,开启规模化、便捷化商业火箭发射新篇章 2024-01-12
助力中国航天由大向强:“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创记录首飞的“飞轮效应” 2024-01-17
“五天三箭九星”,中国航天近期连续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 2023-08-14
东方空间引力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掀开商业航天向上新篇章 2024-01-1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