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宋志平新书《硬道理》首发, 瑶光文化李其峰分享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2025-10-20 13:17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宋志平新书《硬道理》首发, 瑶光文化李其峰分享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近日,由总裁读书会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协办,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商学院、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承办的《做好上市公司的硬道理》主题读书演讲会暨宋志平《硬道理》新书发布仪式,在总裁读书会读享空间成功举办。

  主持人陈小雨担纲主持,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硬道理》作者宋志平,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董事长姜云涛,豪迈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潘党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DPS金融管理博士项目部主任张宇伟等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书发布,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瑶光文化创始人李其峰作为特邀领读嘉宾,从“在路上”的创业者视角出发,分享了关于企业发展“真价值”的独到见解,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新书揭幕:凝聚数十年实践智慧

  发布仪式伊始,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时静致辞,介绍了《硬道理》一书的出版背景与价值意义。他指出,该书基于作者宋志平数十年的上市公司管理实战经验,以及对数百家上市企业的长期观察研究,系统梳理了企业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后,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宋志平与多位企业界、出版界代表为新书揭幕,标志着这部凝聚实践智慧的管理著作正式面向全社会发布。

  主题领读:多维度解读企业发展之道

  在主题领读环节,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阅读感悟与实践思考。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云涛首先从上市企业实践者的角度,剖析了企业治理与资本市场的互动逻辑,强调了规范治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瑶光文化创始人、资深策划人与媒体人李其峰先生作为创业企业代表,带来了题为“在路上”的主题分享。他坦言,《硬道理》书名虽为“道理”,内容却极具方法论价值,对企业经营具有跨体量、跨行业的借鉴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必须回归长期主义、组合能力与持续创新,”李其峰表示,“这正是《硬道理》贯穿始终的核心主张。”

  结合瑶光文化在内容生产、品牌表达、文化转译等领域十余年的深耕经验,李其峰认为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的企业发展逻辑,应当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底层思维。值得注意的是,他特别强调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叙事能力正成为企业构筑核心壁垒的关键要素”。这一观点为现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李其峰还结合跨界创新、数字文化空间运营、传统产业叙事更新等具体案例,分享了民营文化企业在新时代商业叙事中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创业者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感知与组织能力的持续迭代,是避免“路径依赖”和突发性衰退的关键所在。这些源自实践的真知灼见,为现场众多企业管理者与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参照。

  作者导读:揭示企业发展“硬道理”

  随后,《硬道理》作者宋志平围绕该书的创作背景、结构逻辑与核心观点进行了系统导读。他结合自身在国资上市企业的长期治理经验,深入阐释了“突出主业、品牌卓著、社会责任、创新驱动、从竞争到竞和”等关键词的深刻内涵。

  宋志平指出,在当前宏观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更需要把握发展规律,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硬道理》正是希望通过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案例,为企业应对结构性转型提供可借鉴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支持。

  圆桌对话:多元视角碰撞思想火花

  在圆桌对话环节,宋志平、姜云涛、潘党育、张宇伟等嘉宾围绕“经济下行压力下打造核心竞争力”“双循环战略下的产业机遇”“企业治理中的创新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多位企业家从不同行业背景和发展阶段出发,分享了各自企业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思考。姜云涛从生物医药产业角度,探讨了创新驱动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潘党育则从科技制造企业的实践出发,分享了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创新路径;学界代表张宇伟从金融结构与社会责任角度,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学术视角的补充建议。现场互动气氛热烈,观点交锋富有建设性,为与会者带来了多维度的思考启发。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企业界提供了高质量的对话平台,也促进了出版机构、产业组织、创业力量与学术社群之间的跨界联动。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跨界交流模式有助于推动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融合,通过多元视角的碰撞与交流,不仅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发展道路的创新活力。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思想交流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也为瑶光文化构建的“企业叙事+文化转译+知识传播”路径提供了新的实践场景。随着企业在品牌战略与社会认知体系构建中面临更多挑战,专业内容机构正在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点赞()
上一条:东方美学数字化破圈 首届百雀羚大学生AI创意大赛圆满收官2025-10-19
下一条: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徽章文化委员会正式成立 ——推动体育徽章文化传承与发展迈向新高度2025-10-20

相关稿件

宋志平:企业如何成为共享平台? 2022-05-10
宋志平: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免疫力? 2022-04-19
​宋志平:企业文化应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信仰 2021-09-25
宋志平: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2021-11-02
宋志平:作主题“共同富裕下的共享企业建设”精彩演讲 2021-12-01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