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迈“智”逐“新”:重庆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的报道。
9月5日至8日,一场共享数智中国建设新机遇的全球盛会——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重庆举行。通过智博会这个窗口,可清晰了解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各地智能产业的创新成果。
“点亮未来的光,智慧就在身旁。数字城市的脉搏,和时代同频交响……”正如智博会由AI创作的主题曲所唱,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重庆以“AI+”应用为突破口,乘“智”而上,向“新”而行,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引领力、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全产业链生态逐步完善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不仅托举新兴产业加快成势,也强力驱动传统产业焕新提质。
中冶赛迪信息紧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赛道,企业自主研发的AI平台,结合智能相机与深度学习算法,可实现原料筛分、火焰识别、压轧控制等多种功能,覆盖钢铁冶金生产全流程的100余个应用场景。
中冶赛迪信息机器视觉产品部部长庞殊杨说:“传统的方法是工人戴着护目镜,直视1500℃、1600℃的火焰,现在我们用机器视觉的摄像头替代人眼,用AI算法替代人脑,可以做到准确率99%以上。”
随着“制造基因”与“智能基因”深度融合,重庆正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纽带,串联起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图景。
在重庆涪陵区,当地依托武陵山险峻地貌,打造“悬崖+AI”反差场景,以环形玻璃幕墙与AI机器人形成视觉冲击,重构景区消费体验空间,将传统观光升级为“云端品咖”“科技六小龙打卡”等模式,构建自然与科技融合的极致新场景。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介绍,近年来,重庆先后创建视听交互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国家级平台10个,建设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16个,人工智能基础底座不断夯实。与此同时,核心产业集群加速壮大,跨维智能、芯鸿智算等一批算力芯片和服务器企业先后落地,累计培育未来工厂10家,打造“AI+制造”典型场景22个。
政策赋能构建创新高地
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和政策体系的全面赋能。
重庆先后出台《重庆市“人工智能+”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重庆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从技术创新、场景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数智科技纳入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核心软件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与此同时,重庆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嘉陵江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开展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南岸区的重庆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调试消防机器人产品。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全超摄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表示,如今的重庆,已形成涵盖AI研发、算法设计、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
王志杰介绍,本次博览会智能机器人板块,参展企业30余家,展览面积约1.2万平方米,突出“智慧新应用”,重点展示智能机器人在实际生产生活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充分展示智能机器人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让观众直观了解机器人技术如何改变生活,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随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重庆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庆正系统谋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形成涵盖“基础硬件—核心技术—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全市人工智能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