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六载深耕育科创沃土 万亿融资强产业根基

科创板六周年:以“硬科技”底色铸发展新动能

2025-07-22 11: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科创板六周年:以“硬科技”底色铸发展新动能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坚守板块定位,深化注册制改革,已培育589家上市公司,累计募资超1.1万亿元,形成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集成电路到生物医药,从高端装备到新材料,科创板以“硬科技”为主线,不仅见证了一批科技企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舞台,更以制度创新打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硬科技企业集群崛起 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首批25家企业开启了资本市场服务“硬科技”的探索之路。

  科创板六年来的核心成就,在于培育了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硬科技”企业。截至2025年7月,589家上市公司中,379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形成了战略新兴产业的“主力军”。这些企业通过IPO募资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为技术攻关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202507221081f2959a044a9aacad5f58203f579c_20250722337fc891680b444ea00bf712cee8fdb8.jpg

新华社发 宋博 制图

  高研发投入是科创板企业的鲜明特征。2024年,板块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是净利润的3倍多,研发强度中位数12.6%,远超沪主板(2.7%)、深主板(3.33%)和创业板(5.3%)。其中,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24万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近三成。持续的研发投入催生了丰硕成果: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216项;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全国排名第一;850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成电路产业链的120家上市公司已形成“设计-制造-封测”的完整链条,显著提升了产业的自主化水平。

  生物医药领域的突破同样亮眼。20家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IPO募资428.71亿元,其中19家已实现45款药品/疫苗上市,贡献了2018年以来国产创新药的12%。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是肺癌领域首个获中、美两国双突破性治疗认定的国产创新药,艾力斯、神州细胞从上市前的零收入,成长为年营收分别超35亿元和25亿元的企业;此外,16家公司的年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超10亿元。这些企业以“全球新成果”证明了中国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制度创新持续深化 改革“试验田”成效显著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六年来构建了一套适配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为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打破了传统盈利门槛,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截至目前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年以来,制度创新进一步向纵深推进。20项新规围绕发行承销、并购重组等领域提升包容性,新增16家上市公司中的1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IPO募资149亿元投向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2025年推出的“1+6”政策更具突破性:“科创成长层”专门服务技术突破显著的未盈利企业,其第五套标准已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并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和IPO预先审阅机制,直击科技企业早期融资痛点。

  并购重组制度优化激活了产业整合活力。“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产业并购超110单,披露金额超1400亿元,其中35单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股类交易,其交易数超“科创板八条”发布前的各年之和。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后,公司半导体材料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概伦电子收购锐成芯微,将打造国内首个“EDA+IP”融合生态;南微医学收购英国CME公司、凌云光收购丹麦JAI公司,加速了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此外,支付方式也更趋多元化,华海诚科、阳光诺和采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组合方式,凌云光通过定增募资7.85亿元收购境外标的,既满足了境外股东的现金退出需求,也缓解了公司自身的资金压力。

  产融生态日趋完善 良性循环加速形成

  科创板六年来的发展,不仅是企业数量的积累,更是“科技-产业-资本”生态的成熟。

  资本与人才的深度融合,为生态注入活力。科创板点燃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热情,约九成企业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9.3亿元,早期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二级市场上,29条科创板指数构建起多层次投资标的体系,161只跟踪产品规模近26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规模超1800亿元,成为境内“硬科技”投资的“风向标”。人才方面,超六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或工程师,近三成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且拥有博士学历,近四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这种“资本追着技术跑、人才围着产业转”的生态,正是科技创新活力的最佳注脚。

  投资者回报机制不断完善,夯实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基础。科创板企业既重研发,也重回报:2024年,超六成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总额达388亿元,290家分红比例超30%,111家实施中期分红创历史新高;470家次推出回购、增持方案,金额上限近380亿元,91家次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彰显企业对长期价值的信心。509家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近九成,科创50、科创100指数成分股全覆盖,让投资者共享科技成长红利。

  六载砥砺,科创板已成长为“栋梁之材”。站在新起点,随着“1+6”政策落地,科创板将进一步提升对前沿科技领域的包容性,以资本之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强支撑。

点赞()
上一条:累计荣获3231项专利,洲明坚持以自主创新筑牢知识产权“护城河”2025-07-21
下一条:京东推出清凉福利 每天10万张外卖券 多地消费者自发为城市英雄送冷饮2025-07-22

相关稿件

“陆”虽远,行必至 |《大国品牌》六周年,与中国品牌共生共长 2023-07-01
科创板改革精准浇灌“硬科技” 2024-06-23
科创板开市四周年: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 2023-07-23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过会 “硬科技”属性被重点问询 2024-08-03
开板五周年 八条措施推动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2024-06-2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